安全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全教育 > 正文

大学生安全教育之八——人身安全篇

发布日期:2010年03月22日 来源: 作者:

大学生安全教育之八——人身安全篇

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指大学生的身心、生命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安然无恙。因此,大学生的身心,生命安全,是大学生最重要、最基本的安全。

一、预防被伤害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防止大学生生命不受伤害,就是大学生安全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

(一)大学生受伤害情况

从全国高校看,各种类型的伤害大学生案件、事故每年都以数以千计发生,其基本情况有四类:

1、因不法之徒的违法犯罪侵害引发或转化的大学生生命伤害。例如,流氓滋扰、寻衅滋事、拐卖女生、殴打、性侵害以及抢劫、盗窃等。

2、因违反管理规定引发各种事故,直接造成大学生生命伤害。例如,爆炸、火灾、交通事故、塌、砸、挤踩、溺水、煤气中毒、食物中毒等。

3、因违反治安管理规定或因具体矛盾处理不当转化的大学生生命伤害。例如,参加邪教组织,误入非法传销,打架斗殴或在公共娱乐场所、公众聚集场合发生的矛盾,学习、生活中产生的摩擦,校外社交活动中发生的纠纷等。、

4、因其他意外情况偶尔发的大学生生命伤害。例如,突发的自然灾害、误伤等。

(二)大学生被伤害的原因

大学生被伤害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就其主观原因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意识淡薄。对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性,对不法分子侵害手段的残忍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侵害预见性不够,面对复杂客观的治安形势,在思想上却采取了充耳不闻的思维方式,造成防范观念差,当意外侵害发生时,感到的却是格外震惊。

2、安全知识贫乏。对案件、事故的发生规律知之不多,因而,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什么环境、什么氛围、什么人群容易发生什么案件、事故、缺乏预见性,更谈不上采取措施积极主动预防。许多情况下,当事故、案件隐患已经严重威胁到人身生命安全时,一些大学生不仅没有保持一定的警惕,甚至还常视若惘闻。

3、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弱。从已经发生的大学生人身生命受到伤害的案例看,许多受伤害的程度可以减小,甚至一些受伤害的情况完全可以避免,但事实是本可以避免的伤害发生了,本可以减小的伤害程度加强了。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大学生的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弱,当侵害发生时,束手无策,不但不能勇敢、机智、巧妙地进行自我保护,甚至做出激化矛盾、事已愿违的举动。

4、处理问题的思想观念错误。许多受到侵害的大学生,往往的没有发生问题时,什么都不在乎,一旦问题发生,又不敢面对现实,甚至极度恐慌,总怕学校领导和老师知道,设法掩盖已发生的问题。在处理问题时就会出现:不靠老师靠自己,不靠组织靠老乡,不靠理智靠哥们义气。在这种错误理念指导下,往往是小纠纷演变成大矛盾,简单的问题演变得复杂化,好解决的问题演变得难以处理。

5、社会公德、组织纪律、法律意识淡薄。特别是在公共聚集场合、公共娱乐场所、集体生活的环境中,只想享受社会公德为自己提供的文明,而不愿遵守社会公德奉献自己的道德文明;只想享受纪律为自己提供自由,而不愿意遵守纪律受到纪律的约束;只想享受法律为自己规定的权利,而不愿意遵守法律尽法律为自己规定的义务。结果的扰乱了公共秩序、侵犯了他人人身权利、危害了公共安全、妨碍了社会管理秩序,最终受到伤害的往往还是大学生自己。

(三)大学生受伤害的预防

预防大学生人身生命遭受伤害,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它有赖于整个社会治安环境的改善,有赖于学校周边治安秩序的净化,有赖于文明校园氛围的提升;另一方面,大学生本身要做好防范工作。就自身如何确保生命安全,主要应该做好以下预防工作:

1、尽量减少、避开遭受侵害的因素和环境。大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主要精力应刻苦学习,努力完成学业。在日常生活中,尽量慎重出入治安复杂场所,远离不法分子侵害,减少遭受伤害的概率,对于大学生人身生命安全是必要的。一是认识不发分子易于侵害的环境。尽量远离治安复杂场所,尽可能不单独到偏僻无人或极少有人活动的林间、山路、沟渠、废旧建筑工地等处活动逗留,减少与不法分子直接发生矛盾受其侵害的环境条件。二是认识不法分子易于侵害的时机、对象。尽量避免在午休、夜深人静、黑暗、视线不良时单独滞留或夜不归宿,避开不法分子侵害的时机和选择的对象。三是认识不法分子侵害的手段。尽量以机智灵活的方法、义正词严的态度应对分子的暴力、欺骗或软硬兼施,设法努力避免、减少不法侵害的发生。

2、不给可能发生的侵害提供条件。大学生的人身生命安全遭受伤害,除了主要由不法分子侵害因素外,有时往往是因自身原因引发的。因此,大学生为了自身生命避免遭受伤害,还必须从自身做起。例如,为避免火灾、爆炸伤及人身生命安全,宿舍内不乱接拉电源、电线,不躺在床上吸烟和乱仍烟头,不在蚊帐内点燃蜡烛,不随地焚烧杂物,不使用易引起火灾的各种器(造)句,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实验过程中不违反操作规程等。为防止不法分子侵害,在公共娱乐场所言语举动不轻佻,不以骄横失态、偏激对待问题,不用挑衅语言刺激对方,不给有不良企图的人发出易误会的信号,外出穿着不过于暴露,尽量不带贵重物品,钱物不显露,遇到意外,表现不慌张、不胆怯等,把因自身原因可能引发的伤害降到最低程度。

3、拒腐蚀、提高免疫力。大学生人身生命受伤害,有时候是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气、不健康思想、不道德行为引起的。因此,大学生要减少或避免人身生命伤害,还要自觉拒绝不健康思想的侵蚀:一是警惕西方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的侵蚀,特别是自由化思潮和所谓性解放的影响。二是拒绝腐朽思想的腐蚀,特别是淫秽色情制品的影响。三是抵制世俗风气的影响。例如,借过生日、入党、获得奖学金、受到奖励等机会吃吃喝喝;发生问题不但不向老师报告,还互相包庇等。四是克服庸俗习气的影响。例如,赌博、酗酒、个别吸毒、拉老乡、搞哥们儿义气,以力服人,炫匹夫之勇等。大学生一定要严于律己,不但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专业文化知识的人,而且要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个具有远大政治报复,脱离低级趣味的高尚的人。

4、正确对待所发生的各类侵(伤)害。正确对待和处理将要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各类侵(伤)害,是避免和减少大学生人身生命安全遭受伤害最直接、最现实的应对之策。

(1)正确应对不法侵害。就是当不法侵害即将或正在发生时,能临危不惧,保持清醒头脑,针对当时的具体情况采取果断、机智、灵活的办法化险为夷。一是凡不法侵害都是以违法犯罪为前提的,不法之徒亦胆怯心虚,见不得阳光和群众。对此,应义正辞严,拿起法律武器,勇敢维护法律尊严和自己的权益,大胆震慑罪犯。二是不法侵害者往往又是亡命之徒,心横手辣、不折手段、不计后果。对此,则不宜以蛮干对无知,盲目硬拼,强逼困兽,遭受致命之灾。而应以智慧取胜,用机智、灵活的方法与之周旋,“两害相权取其轻”,甚至做出某种局部利益的牺牲,以保证生命等主要安全。三是不法之徒往往又贪财好色,当遇不法之徒侵害时,应尽量与之周旋,拖延时间,争取外援,或找机会脱身、报案。一旦没有外援或无法脱身、报案时,为保全自身主要权益,可满足不法之徒部分条件,麻痹其警觉,造成其控制松懈。同时,注意掌握其罪证,为以后侦破案件、打击犯罪提供条件。

(2)正确应对各类灾害事故。各类灾害事故对人的生命和财产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正确应对各类灾害事故,就能有效的减少或避免伤害。一是灾害和事故具有演进性和规律性。凡灾害、事故的发生,都是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因此,为预防灾害、事故发生,避免、减少伤害,平时就要认真遵循规律,积极做好预防工作,把灾害、事故化解在演进的过程中。二是灾害、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这种突如其来的灾害、事故,往往会让人们的心理造成极度的恐慌。为避免或减少其造成的伤害,应做到:处乱不惊,保持清醒头脑;有生命危险时,设法保护人身生命安全;条件许可时,及时报警;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积极参与救助,等待救援。三是灾害、事故对生命、财产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对此,应面对和接受现实,树立信心,利用现有条件或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把伤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二、预防性侵害

性侵害是指违背当事人一方意志的性行为。它严重侵犯了受害人的人身权利,极大地损害了受害人的身心健康。

(一)认识性侵害的重点

性侵害的对象有女生,也有男生。作为高校女大学生是预防性侵害的重点。这是因为,女大学生正当青春年华,又是高密度聚集的特殊群体。尽管多数女大学生政治坚定,作风正派,奋发读书,但他们毕竟进入了青春期,正处在谈恋爱、交朋友阶段。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她们有的长相漂亮,打扮入时;有的懦弱文静,无自卫能力;也有个别人精神空虚,寻求刺激;意志薄弱,难聚诱惑;作风轻浮,致使性失足。女大学生这些特点和弱点,恰是不法分子进行性侵害选择对象的重点。

1、暴力式性侵害。指不法分子以暴力手段或以凶器相威胁,对女大学生实施性侵害。采取暴力式性侵害的主题多数是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有的直接以强奸为目的,有的以抢劫、盗窃为目的,在抢劫盗窃过程中,见有机可乘,随即实施强奸,进而演变成暴力性侵害。也有的是因恋爱破裂或单相思,走向极端,以性施暴等。暴力式性侵害往往遭到女性的强烈反抗或担心暴露极易演变为凶杀。因此,暴力式性侵害对女大学生的危害也就最大。

2、胁迫式性侵害。性侵害者一方大都是强者,往往以其特殊的身份、手中的权力、经济上的控制,或对女大学生隐私进行要挟,迫使侵害对象就范。

3、诱骗式性侵害。一些心术不正之徒,往往把性猎取的目标锁定在女大学生身上,他们先冠以谦谦君子,把真正企图掩盖起来,而后或以金钱引诱,或以交朋友谈恋爱相处,或以安排工作相许,或以娱乐相邀,设法投其所好,女大学生一旦失去警惕上钩,不法之徒便会撕下伪装,实施性侵害。

4、社交式性侵害。由于开放办学,大学生的社会活动越来越多,一些女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交友不慎,结识一些社会不良人员时,有可能遭到性侵害;利用假期节假日、社会实践等机会勤工助学,承揽服务性工作(导游陪游、家庭陪聊陪酒、坐台等),有时也可能跌入性陷阱;当涉足歌厅舞厅、酒吧、咖啡屋等场所时,也可能遭到性侵害。

5、流氓滋扰式性侵害。往往是社会上的流氓混入校园,用下流的语言,用推、拉、撞、摸等下流的动作,或用暴露生殖器官等下流行为或窥视女大学生洗澡、解手等进行流氓滋扰。当女大学生孤立无援时,便可能发展成为暴力式性侵害。

(三)积极预防性侵害

1、提高自身素质。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要加强自身修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一是要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为世俗庸俗所影响,不为腐朽思想所腐蚀。二是不轻率,不占便宜,不过于看重钱财,防止授人以柄。三是言行举止得体大方,不追逐时髦,不过于暴露轻浮,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四是慎重交友,不轻易相信初识人,更不要轻易接收初识“朋友”的馈赠。

2、避开性侵害容易发生的时间、环境和场所。一是夜间外出活动不要过晚,午休时间最好不要一个人单独外出活动。二是不要单独滞留、活动于偏僻黑暗角落。三是不要去治安环境相对复杂的“娱乐”、“服务”场所等。

3、严格遵守女生宿舍安全管理规定。一是不要独自一人住宿。二是不私自让异性进入宿舍。三是睡觉及时关好门窗。四是夜间、午休去厕所注意先观察周围环境等。

(四)正确对待性侵害

一旦遭到性侵害,能否正确对待,妥善处置,其结果也大不一样。因此,作为女大学生,当遇到此类问题时,还必须正确对待,妥善处置,力争把损失减到最低程度。

1、保持沉着镇定。不论遭到何种方式的性侵害,都要沉着镇定,冷静分析当时的情况,思考脱身和对付不法之徒的办法。要敢于大胆维护自己的尊严,要设法采取有效手段和办法震慑对付不法之徒。一方面,可考虑高声呼救,以此震慑不法分子,同时争取外援;可以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物品,如钥匙、笔、发夹、砖头、灰沙等同其搏斗;还可采取抓、踢、顶、撞等方法猛击其要害部位,争取逃跑的机会。另一方面,如果当时的情况不允许硬干时,切忌蛮干,一定要用智慧设法“(必要时牺牲部分利益有所让步)创造条件和机会争取外援、脱身。不论采取何种办法,都要设法记住不法分子的特征(年龄、身高、体态、口音等),尽可能留住物证(血迹、精液、阴毛、指纹等”),为日后破案创造条件。

2、要敢于依法打击犯罪,维护尊严。一旦遭到性侵害,不能怕影响名誉而不向公安机关报案或私了,要立即报案,依靠组织和法律,使不法之徒尽快得到严惩,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3、正确对待失身。一是虽遭性侵害,因是无辜的受害者,周围同学和社会舆论不会另眼看待。二是要破除“一朝失身,终身有瑕”的精神枷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和挫折。三是要接受教训。如果也有自身某些方面不慎所至,就要吸取教训,提高自己的抵御能力,使自己更加成熟。总之,要调整心态,正确认识,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

4、发现意外怀孕,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医。

三、预防被拐卖

拐卖是指不法分子以出卖为目的,利用欺骗、利诱等方法,使被侵害人轻信后,置其于控制下,而后卖掉赚钱的行为。

大学生作为高智商的人,被拐卖的问题却屡屡发生。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想找个好工作,轻信人贩子能给自己安排一份好工作的许诺上当被拐卖;有的是因缺乏生活常识,失去警惕喝了人贩子下有迷魂药的饮料,在不清醒状态下被拐卖;有的因交朋友上当被拐卖;有的因想占便宜,轻信人贩子丰厚利益许诺被拐卖等。在被拐卖的大学生中,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确实发人深省。

(一)女大学生为什么会被拐卖

个别女大学生之所以会轻易被人贩子得手拐卖,除了不法分子的狡猾外,就女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社会经验。对于人贩子设计的一个个光环、各种假象,不能有效辨别及时识破。

2、缺乏警惕性。对初识或陌生人轻易相信,思想上失去防线。

3、有想占便宜的思想。当人贩子以利益等许诺时,经不住诱惑而上当等。

(二)人贩子惯用的拐卖伎俩

1、麻痹女大学生的思想警惕性,解除其思想防线。以花言巧语热情“帮助”或给小恩小惠,首先取得女大学生对他好的印象,消除对其戒备心理。

2、投其所好。以利益、名誉诱之,通过接触或事先了解,针对女大学生的思想和需要,投其所好,给以许诺,设法使其上钩。

3、假交朋友。

(三)怎样防止被拐卖

1、保持思想上的警惕性。特别是独自一个人外出或活动时,任何情况下不要失去思想防线,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2、不要有占便宜思想。特别是无缘无故的利益突然降到你面前时,一些堂而皇之的“君子”向你许诺时,切忌莫轻信,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

3、不要随便吃喝初识人的东西。

4、慎重交朋友。特别是对于对方的邀请,不要轻易应邀,一旦应邀时,最好能把自己去的地方、联系方式、大概回来的时间告知有关同学,留有后手。

四、预防艾滋病

(一)艾滋病ABC

1、艾滋病(AIDS)。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各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2、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它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区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染性。不同之处在于,艾滋病病人已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病人,可能需要数年到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4、艾滋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到致病需要一定时间。一般是7-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潜伏期。但也有个别感染者几周后就出现类似流感一样的症状,如发热、肌肉疼痛和皮疹等。当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被破坏到一定程度后,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其他致病菌,甚至在正常情况下一些非致病菌也会趁虚而入,使人发生多种疾病,如严重腹泻、肺炎或某些癌症。还有些病人因病毒侵袭到神经系统会发生痴呆等症状。总之,艾滋病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后病人往往是死于严重的腹泻、肺炎、肿瘤等造成的身体衰竭。

5、艾滋病是“超级绝症”。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当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可以有效抵抗各种病毒的袭击。一旦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体内,这种良好的防御体系便会土崩瓦解,各种病毒乘机通过血液、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人体内一些像癌细胞之类的不正常细胞也会迅速生长、繁殖、最终发展成各类肿瘤。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目前,这种病死亡率几乎是高达100%的“超级绝症”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故此把其称为“超级绝症”。

(二)艾滋病(AIDS)的传染

1、艾滋病传播的途径。艾滋病病毒(HIV)主要存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体液中,包括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等。能够引起体液交换的行为,都有传播艾滋病病毒(HIV)的可能。

感染艾滋病病毒4-8周后才能在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测出抗体前已具有传染性。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7-10年时间(潜伏期)才确诊为艾滋病病人。在成为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上看上去和平常,但能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艾滋病病毒有三种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

(1)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是目前全球主要的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全球大约70%~80%感染者是通过性接触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性交是艾滋病最常见的传染方式。男性病人的精液和女性病人的阴道分泌物中含有艾滋病病毒,人体生殖器黏膜内的毛细血管丰富而密集,黏膜脆弱而敏感,因性交会使黏膜出现微细创伤,这就为艾滋病病毒从感染者一方进入到健康者一方提供了最好的条件。男性的同性恋同样是艾滋病传播的又一种方式。这种性交方式更容易损害皮肤和黏膜,感染艾滋病的机会更大。此外,口交与手淫等方式也可能会相互传染,总之,不管用何种方式性交,只要在双方直接紧密接触的部位有微小创伤,都会被传染上艾滋病病毒。

(2)血液传播。一是静脉注射吸毒。其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或注射器消毒不严,致使艾滋病病毒相互传染,截至2000年9月,我国静脉注射吸毒感染艾滋病病毒占报告总病例数的72、1%。二是输血或输入血液制品。如果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参加献血,病毒也会随着血液进入到其他健康人体内引起感染。三是医源性感染。临床医疗工作中交叉感染。如针头、牙钻和注射器等消毒不严与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器械或用不干净的注射器,都容易被传染。

(3)母婴传播。母婴传播主要是感染了艾滋病的妇女(约有30%),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传给婴幼儿。

2、青少年易染艾滋病。目前,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约有1/3的人年龄在15~24岁之间。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艾滋病病毒感染多发生在年轻人中间,其中年轻女性尤其易染,在全世界每天约1600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年轻人占一半以上,这是因为:

(1)性活跃期。他们热热衷于新鲜事物,容易受到诱惑而开始性行为。

(2)药物滥用。易成为毒品、酒精、烟草等的俘虏。

(3)易受社会、经济及朋辈影响以致高危行为。

3、不会传染艾滋病的情况。艾滋病虽然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但它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传染的,下述具体情况就不会传染艾滋病:

(1)在学校、公共汽车上、音乐厅、球场或其他地方相领而坐;

(2)身体接触或握手;

(3)与他人共用厕所、水壶和电话;

(4)献血或作血液化验;

(5)共用计算机终端、商店设备、书或其他学校设施;

(6)在餐厅用膳,甚至共用菜盘、口杯、刀叉和其他餐具;

(7)在同一游泳池游泳或使用同一淋浴器淋浴;

(8)咳嗽和大喷嚏;

(9)蚊虫叮咬;

(10)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

4、艾滋病传播的现状。国内外的情况如下:

(1)艾滋病在国外的传播情况: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于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疫病控制中心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个大洲。截止到2007年5月,全世界已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950万人。它已成为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第一死因。在全球范围内,它已成为第四为杀手。艾滋病已经变成了人类前所未有的最具毁灭性的疾病。

(2)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情况: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美国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艾滋病的例子。

从1985年开始至80年代末,艾滋病传播在我国为传人期,每年只有几例感染者被发现,多数是外国来华的人士,或者是我国出国的人士。从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为流行期。在云南边境,我国开始了艾滋病的流行。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3年底为快速增长期。截止到2007年6月我国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超过100万人,其中病人4万例,死亡13000人。从2004年末,该疾病已出现了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发展的新趋势。每年正以30%~40%的速度上升。

(三)艾滋病的预防

1、党中央、国务院对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要求。中央领导强调,“要从中华民族兴衰、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这一问题。”“要重视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要贯彻预防为主,要加大预防工作上的投入。要加强宣传教育,加大科普知识的普及力度,把知识交给群众,要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9—2010年)》对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出了具体工作目标,即到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入学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率达100%。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进一步强调“要特别注重在青少年中开展青春期和性健康知识、艾滋病、性病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禁毒知识的普及教育,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级中学要对入学新生发放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材料(品),开设专题讲座……”

国务院还明确教育部门在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中的职责:即负责在全国各类大、中院校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及性教育,并纳入教师培训课程和大学、中学健康教育计划,在大学生中适当开展性安全知识的教育;支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外国留学生艾滋病的监测管理和出国留学生人员宣传教育工作。

2、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虽然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却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每个人都掌握预防艾滋病常识并认真遵守执行,就可以把传染艾滋病的危险减少到最低程度。就大学生自身而言,应注意以下事项:

(1)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防范意识。对艾滋病既不能过分恐惧和存有偏见,更不能对艾滋病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和所引起的社会危害视而不见,应采取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学会缓解学习、生活压力,不在苦闷时以寻求不健康的刺激求解脱,拒绝自己不愿发生的事情。如婚前性行为、性骚扰、吸烟、酗酒,甚至吸毒等。要学会与同学交往,要学会在遇到困难时正确寻求同学、老师的帮助。

(2)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反对性乱,不要有婚前和婚外性行为;遵守婚前健康检查的规定;婚前一定要知道对象是否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遵守政府法令,不搞卖淫嫖娼。

(3)不到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的理发店、美容店和浴室去理发、美容、纹眉、纹身、穿耳眼、修脚、洗浴;刮脸刀、电动剃须刀必须每个人自备专用,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必须每个人一把。

(4)任何注射,最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5)怀疑自己或对方受艾滋病病毒感染时,应坚持使用安全套。

(6)不以任何方式吸毒。有毒瘾者暂未戒除前,切勿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7)就医时要到正规医院,使用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及治疗器械;不到消毒得不到保证的不正规诊所、医院去打针、拔牙、针灸或手术;在救护流血的伤员时,要设法防止血液直接沾到自己的皮肤或黏膜上。

(8)不要擅自从国外带入血液制品,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进口血液制品;有必要输血时,要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验合格的血浆。

(9)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女性不要怀孕。

(10)如果自己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条件和可能,或自身有这方面的不适,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果已成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应先与当地的卫生防疫站和传染病医院接触,从那些机构可以得到医疗服务、咨询和帮助,并谨慎防护措施,严防再传染他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