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概要
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0年我校结合实际,制定了《雷竞技在线进入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我校于2011年开始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模式,建立了“以学校为主导、以学院为主体”的校院两级管理制度体系,构建“规范、高效”的两级管理运行机制,以及运行过程监控机制和工作质量评价体系。为了更好地对劳动教育进行科学评价,我校经过积极探索和经验总结,建立了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劳动教育评价改革创新,健全了劳动教育过程性评价机制,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强化劳动教育和实践教育,探索劳动教育、实践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并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工作亮点
(一)加强劳动教育的宣传引导,健全过程性评价机制
定期开展劳动教育的宣传引导活动,营造劳动教育的浓厚氛围。邀请大国工匠、劳动模范尤其是校友中的行业先进典型进校园,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工匠精神和劳模风范。开展劳动教育专题讲座,示范指导学生开展劳动活动。
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在我校学生的综合测评中,劳育占5%,由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劳育分评分细则,发挥指挥棒的作用,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努力培养“底色亮、实践强,有情怀、敢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将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纳入学院学生工作考核评估体系中,以此激励学院制定相关工作机制,加强和创新劳动教育工作。
(二)明确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责任区,强化实践教学基地的劳育功能
根据《雷竞技在线进入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试行)》要求,学工部联合后勤服务保障中心下发了《关于开展“劳动育人、绿色校园”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学校在两个校区给各学院划定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责任区,各学院责任区卫生清理与保持状况,由学生工作部(处)、后勤服务保障中心牵头,定期组织开展督查评比工作,并通报结果。学校每年对卫生包干责任区进行综合打分评比,对评选出的先进单位及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学校于2022年3月对2021年获得表彰的单位及个人进行奖励,并将奖励经费下拨到各学院。
将每年的3月设立为劳动月,每周二下午为义务劳动日。学校确定劳动月的教育主题,每周二下午4点到6点为学生义务劳动时间。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学生能力素质要求和教学计划安排,分层分类,组织学生在劳动月集中开展劳动实践。各学院可根据实际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劳动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工具使用、安全保护、考核评价等,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搭建好校内劳动教育教学平台。例如,交通学院开展义务维修活动,义务维修队成员及时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宿舍桌椅、柜门、插销等物品的维修问题。能动学院以专业为依托,组建志愿者团队,对全校室内空调过滤网进行清洗和检查用电安全。
为鼓励劳动、激励先进,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和利用各类实践教学基地,结合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工程认知等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到实践教育基地参加劳动活动,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同时与“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深度融合,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三)充分发挥团学组织功能,积极开展服务性劳动实践。
以团学组织为主体,开展社会实践、专业服务、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服务性劳动实践项目。非工科专业学生结合专业实习教学实际,每学年安排一定的服务性劳动实践。积极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组织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抓好“西部计划”,引导学生扎根基层建功立业,培养学生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各学院每年3月开展学雷锋活动,组织志愿者到敬老院、福利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22年暑假,我校200余名指导老师带领3500余名青年学子,组成321支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专业服务、义务支教等服务性劳动实践项目。
三、经验总结
(一)发挥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优势,注重日常生活劳动教育
发挥校院两级管理优势,采用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等形式进行,鼓励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学生喜闻乐见,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和专业兴趣。立足校园,通过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加强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在校园公共区域、绿化地带、教学楼栋、宿舍园区等划定各学院劳动教育实践责任区,学院组织学生开展绿化养护、门岗值班,以及教室、公共区、宿舍园区的卫生清扫等劳动锻炼活动,培养学生掌握日常生活劳动技能和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学校对获表彰的单位的奖励经费下拨可进一步促进学院重视学生劳动教育。
(二)立足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开展专业生产劳动实践
各学院立足学科专业特色,围绕专业实践教育课程体系,积极打造“专业+劳动实践”“创新创业+劳动实践”。工科专业结合专业实习教学实际,安排一定学时的生产劳动实践。以校内外专业实践教育基地为依托,组织学生到高新产业园区和高科技企业等体验劳动实践的新形态、新方式,安排学生参与生产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工农业生产,利用实习实训深入到工地参加工程项目建设,在劳动中牢固树立劳动理念。
为加强劳动教育,学校统一为2021级和2022级新生征订了劳动教育课程教材。2022年8月,学校学工部部长邱国良主编的《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作为学校首次出版的劳动教育课程教材,帮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促使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学工部和各学院团委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服务性劳动。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专业服务、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服务性劳动实践项目,每届学生不仅能开阔视野、进一步认识到城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更体会到劳动可创造物质财富、美好生活并能增强自我能力,从而更加认同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