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案例学院情况
雷竞技在线进入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是学校服务交通行业的主体学院,其前身可追溯到1956年创校伊始开办的公路工程专业,是学校最早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的单位,也是学校首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单位。经过60多年的发展建设,学院已成为我国公路交通领域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852人,开设有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工程、工程管理、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7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工程认证专业4个、新专业1个,实现了可申请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国家一流专业的双全覆盖。
学院培养了大批“底色亮、实践强、善创新、敢担当”的高素质人才,就业率多年来一直居于国内同类院校前列。众多毕业生奋战在港珠澳大桥、南海岛礁等国家重大工程及国际重点工程一线。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在交通行业内享有“南路桥”之美誉。
2.案例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在践行立德树人的理念上还存在着“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分离”、“重视专业学习综合素养”、“学习效果难评”三大问题,其课程体系建设在学生培养方面容易形成“能力<知识”“实战<理论”“非技术<技术”等不良现象。基于此,如何改进与评价课程体系,成为了高校工科类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成果具体解决以下问题:
(1)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两张皮”问题
在落实OBE教学理念过程中,如何落实教师主体责任,明确课程要求,根据认证标准持续改进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考核,将志愿服务、学科竞赛、文体活动等第二课堂学习活动融于课程建设,实现一线教师教学模式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通以符合现实工业需要的产出导向模式。
(2)课程学习过程有效记录,学生学习成果的社会信任问题
育人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如何有效记录整个学习过程及其产出成果是本成果的难点,特别是在将志愿服务、学科竞赛、文体活动等非结构化学习活动融入教学后,其无组织性特征更容易导致学习成果的信任缺失。
(3)课程学习产出的评价与建设持续改进机制不健全问题
教育需建立“评价一反馈一改进”的工作闭环,但常规课程考核方式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课程建设与评价脱节,因此如何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准确的反馈机制和持续改进的建设机制,成为了本成果需解决的重点。
(4)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理念的有机融合问题
新技术+教育”在实施中的突出问题是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过程的脱节,寻找涂径消除这一脱节现象,是本成果需探索与实践的重要问题。
3.案例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在学院学生教育、服务、管理等工作中,学院的最终目的和目标都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整个过程中,学院致力于“建载体、搭平台、创机制”,全面围绕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目标体系,根据理想信念、创新能力、实践水平、人文素养、身体素质等方面,着力打造了“阳光悦读”、“阳光科创”、“阳光公益”、“阳光拓展”、“阳光讲坛”、“阳光锻炼”等“六个阳光”系统团建工程。自2015年系统实施以来,“六个阳光”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其引领、助推的作用。
图1阳光阅读-读书分享会
图2 阳光科创-同学展示
图3阳光公益-抗疫先锋队
图4阳光拓展-长绳比赛
图5 阳光讲坛-盛佳豪同学
图6阳光锻炼-运动会
4.案例的创新点、改革成效及推广应用效果
“六个阳光”系统团建工程中的每个“阳光”系列活动既有其独立性,也有其关联性,就如志愿服务、义工工时或阳光晚跑多跑的次数都可以折合为“阳光币”,可以在阳光书屋借阅或购买更多书籍,促进“阳光悦读”系列活动,以此实现“六个阳光”相互之间推动、促进的联动机制,有效保障了“六个阳光”系统团建工程的有序、稳定开展,保障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在2022年度,交通学院青年学生(不含大四)在各类科技赛事和课外活动中获校级及以上奖励1000余人次;在学院大学生素质提升工程认证中,认证一项及以上者超过80%。“三下乡”实践团数量逐年增多,且成果显著,受到红网、中青在线、农民日报、华声在线等社会媒体专题报道。其中,蜂巢团队“打通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调研团获得芙蓉学子省级立项,并获得优秀项目(全省共20项)。交通青年“阳光晚跑,健康你我”计划作为学校唯一案例参加《青春在行动-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优秀案例征集等等,我院获得诸如此类奖励的同学越来越多。
1.案例学院情况
雷竞技在线进入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是学校服务交通行业的主体学院,其前身可追溯到1956年创校伊始开办的公路工程专业,是学校最早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的单位,也是学校首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单位。经过60多年的发展建设,学院已成为我国公路交通领域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852人,开设有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工程、工程管理、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7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工程认证专业4个、新专业1个,实现了可申请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国家一流专业的双全覆盖。
学院培养了大批“底色亮、实践强、善创新、敢担当”的高素质人才,就业率多年来一直居于国内同类院校前列。众多毕业生奋战在港珠澳大桥、南海岛礁等国家重大工程及国际重点工程一线。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在交通行业内享有“南路桥”之美誉。
2.案例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在践行立德树人的理念上还存在着“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分离”、“重视专业学习综合素养”、“学习效果难评”三大问题,其课程体系建设在学生培养方面容易形成“能力<知识”“实战<理论”“非技术<技术”等不良现象。基于此,如何改进与评价课程体系,成为了高校工科类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成果具体解决以下问题:
(1)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两张皮”问题
在落实OBE教学理念过程中,如何落实教师主体责任,明确课程要求,根据认证标准持续改进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考核,将志愿服务、学科竞赛、文体活动等第二课堂学习活动融于课程建设,实现一线教师教学模式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通以符合现实工业需要的产出导向模式。
(2)课程学习过程有效记录,学生学习成果的社会信任问题
育人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如何有效记录整个学习过程及其产出成果是本成果的难点,特别是在将志愿服务、学科竞赛、文体活动等非结构化学习活动融入教学后,其无组织性特征更容易导致学习成果的信任缺失。
(3)课程学习产出的评价与建设持续改进机制不健全问题
教育需建立“评价一反馈一改进”的工作闭环,但常规课程考核方式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课程建设与评价脱节,因此如何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准确的反馈机制和持续改进的建设机制,成为了本成果需解决的重点。
(4)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理念的有机融合问题
新技术+教育”在实施中的突出问题是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过程的脱节,寻找涂径消除这一脱节现象,是本成果需探索与实践的重要问题。
3.案例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在学院学生教育、服务、管理等工作中,学院的最终目的和目标都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整个过程中,学院致力于“建载体、搭平台、创机制”,全面围绕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目标体系,根据理想信念、创新能力、实践水平、人文素养、身体素质等方面,着力打造了“阳光悦读”、“阳光科创”、“阳光公益”、“阳光拓展”、“阳光讲坛”、“阳光锻炼”等“六个阳光”系统团建工程。自2015年系统实施以来,“六个阳光”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其引领、助推的作用。
图1阳光阅读-读书分享会
图2 阳光科创-同学展示
图3阳光公益-抗疫先锋队
图4阳光拓展-长绳比赛
图5 阳光讲坛-盛佳豪同学
图6阳光锻炼-运动会
4.案例的创新点、改革成效及推广应用效果
“六个阳光”系统团建工程中的每个“阳光”系列活动既有其独立性,也有其关联性,就如志愿服务、义工工时或阳光晚跑多跑的次数都可以折合为“阳光币”,可以在阳光书屋借阅或购买更多书籍,促进“阳光悦读”系列活动,以此实现“六个阳光”相互之间推动、促进的联动机制,有效保障了“六个阳光”系统团建工程的有序、稳定开展,保障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在2022年度,交通学院青年学生(不含大四)在各类科技赛事和课外活动中获校级及以上奖励1000余人次;在学院大学生素质提升工程认证中,认证一项及以上者超过80%。“三下乡”实践团数量逐年增多,且成果显著,受到红网、中青在线、农民日报、华声在线等社会媒体专题报道。其中,蜂巢团队“打通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调研团获得芙蓉学子省级立项,并获得优秀项目(全省共20项)。交通青年“阳光晚跑,健康你我”计划作为学校唯一案例参加《青春在行动-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优秀案例征集等等,我院获得诸如此类奖励的同学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