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估

关于深入推进科教融汇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2023年10月11日 | 点击次数:次

关于深入推进科教融汇提升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决胜建成“百强”大学,向创新型高水平大学迈进,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0 的意见》(教高〔2018〕8 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教高〔2023〕1 号)等文件,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确立创新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构建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坚持“四个融入”,深化“双创”教育,突出学科专业优势,强化前沿知识传授,注重实验实训操练,抓实专业实践磨炼,叠加学科竞赛锤炼,做到校内贯通校外,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兼具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

1.服务国家战略。坚持扎根湖南、面向全国,深耕行业、服务产业,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锻造服务“交通强国”的中坚力量、服务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坚实力量、服务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守护好一江碧水”的独特力量,矢志科技报国、工程报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2.突出优势特色。坚持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双线发力”,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突出科教融汇,注重“科研引领教学”,全面锤炼学生创新品格,引导广大学生矢志科研报国、工程报国,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事业。

3.聚焦目标达成。坚持科研、教学“双轮驱动”,通过修订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加速推进与科研院所、企业建立形式多样、交叉协同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深化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

1.坚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落实“四个融入”创新教育理念,将创新教育融入特色人才培养体系、融入教育教学改革、融入专业实践环节、融入育人文化。突出科教融汇,夯实科学教育根基,彰显工程教育特色,培养“底色亮、实践强、善创新、敢担当”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和行业精英。

2.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将创新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融入创新思维、科学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和行业精英培养体系。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教育融入本科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3.夯实创新教育专业基础。通过学校顶层设计,融通学科、专业发展体系,压实学院、专业发展主体责任,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做好专业优化、升级、换代和新建工作;健全工作制度,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学校办学定位、办学条件等,对专业设置调整进行专题研究。加速推进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培优培强基础理论与实践教育,构建培养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的专业体系。

4. 有序开展本科生导师制。坚持“德育为先、知识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育人理念,有序推进科研导向的本科生导师制,突出对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全面开放导师的各类科研课题,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并将吸纳本科生参与科研作为考核目标。推行科研项目与本科毕业设计或论文深度融合等举措,依托既有的科研资源反哺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有组织地将学科优势、科研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本科教育教学和学术型创新人才培养优势。按照提升学生科研能力、科学素养导向,卓越班、创新人才培养班,每个学生配备导师;其他班,每个班级配备班导师。

5.持续深化卓越班、创新班综合改革。全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持续深化卓越班、创新班综合改革,开办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创新培养班。成立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建好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学院创新创业指导中心,构建校院协同育人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促进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着力培养思辨意识、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加强本科生海外交流,增设海外交流经历学分,实施国外学校交流计划,与国际知名大学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等联合培养本科生模式。培养一批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敏锐的学科洞察力、突出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卓越班、创新人才培养班教育教学改革经费,原则上以学生科研、学科竞赛、大创项目等立项方式拨付。

6.加速科研有效引导教学。打破科研与教学边界,实现科学资源与教育资源、研究资源与教学资源的纵横协同,推进科技、教育、人才深度衔接。加速推进与科研院所、企业建立形式多样、交叉协同的学术型创新人才培养合作基地,培育科教融合型教师,鼓励科研院所、科研型企业人员进校兼职教学。将学科资源、智库与科研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建设课程体系和特色教材资源,突显“基础性、先进性(前沿性)、宽广性(开放性)、交叉性”。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的科教融汇本科课程和教材。进一步推动校内科研平台、科研资源库和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共享,有效支撑科教融汇提升学术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7.加强科技社团建设。坚持思想性、学术性、创新性、引领性的原则,融合科技学术,加强学生社团建设。聚焦前沿科技,围绕“树品牌、提素质、重学术”,打造一批优秀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科技学术社团,在硬件设施和资金投入上,予以倾斜。开展学术蕴含深厚的科技竞赛、创新实践、科学研讨等课外科技活动,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学术素养。

8.完善学科竞赛体制机制。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提升本科生创新能力。以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为引领,以校级竞赛为基础,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活动,竞赛成绩授予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纳入推免研究生重要条件,建立学科竞赛责任清单制度,注重顶层设计,完善学院、专业两级指导体系,形成覆盖各个专业的教、学、练、战一体化竞赛培养体系,加强竞赛组织,拓展学科竞赛平台。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和敢闯会创的意志品格。

9.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鼓励围绕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坚持“科学、创新、示范、应用”的原则,深入研究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路径和方式方法,以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研究,指导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学校在教研教改项目立项、教学成果奖评选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10.打造科教融汇协同育人共同体。支持优势学科将科研项目、人才培养与现代产业对接,鼓励教学院联合校外科研院所共建科教融合中心,构建科学研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于一体的科教融汇协同育人机制,实现高水平科技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双方在教育教学、科研项目、仪器设备、高层次人才等方面资源互补,协同创新,构建联合培养新机制。以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的,建立长效互动机制,提高双方科研水平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雷竞技在线进入

2023.9.2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