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23
(1) 学科发展概况
雷竞技在线进入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于2005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取得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资格,2010年被评为“十二五”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并于2015年完成验收获评优秀,2018年被确定为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主干学科“道路与铁道工程”二级学科始建于1979年原交通部所属长沙交通学院,198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9年经批准获“公路、城市道路与机场工程专业”(现改为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开始与多家国内知名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于1998年和2001年分别被评为交通部和湖南省重点学科。
(2) 学科建设目标
立足交通,面向湖南,充分发挥地域与行业优势,在继续保持和发扬原有学科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紧跟学科前沿发展动向,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将本学科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在国际同行具有较大影响的强势学科,以及南方地区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最大的科研中心、实验中心和高层次人才培训中心。
(3) 学科研究方向
设立了5个研究方向:特殊路基稳定与加固新技术,耐久性路面结构设计理论及新技术,道路工程新材料、测试及施工控制技术,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智能交通管理及交通安全分析与事故预防。
研究方向一:特殊路基稳定与加固新技术
围绕我国南方和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因特殊土质、特殊地质、特殊地形、特殊气候条件引发的路基灾害与病害问题,开展路基灾变与病害发生机理、处治机理、稳定与加固设计方法、施工新技术与新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提高路基结构的耐久性。
研究方向二:耐久性路面结构设计理论及新技术
围绕我国大量早期建设的高速公路进入大中修改造阶段所面临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高速公路旧路评价技术、改造加铺设计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以及相应的新材料和施工新技术。结合湖南高速公路和实体工程的长期跟踪观测,提出道路的中长期性能预测模型和方法。
研究方向三:道路工程新材料、测试及施工控制技术
围绕道路工程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技术问题,重点开展:钢桥面铺装粘结材料、路面结构层间粘结与防水材料、复合改性沥青、高性能沥青混合料、温拌和冷拌沥青混合料、高性能混凝土、道路修补材料、新型道路工程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以及沥青和水泥混凝土的再生和回收技术等的研究。
研究方向四: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
围绕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问题,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刻画交通网络的统计性质,建立网络模型揭示其的产生机理,并预测交通网络行为,构建交通网络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围绕交通运行非均衡特性,开展非均衡出行市场模型、交通供需非均衡度、非均衡下的交通分配模型、均衡网络流灵敏度分析、非均衡交通规划、交通供需平衡与控制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
研究方向五:智能交通管理及交通安全分析与事故预防
围绕当前智能交通管理及交通安全分析与事故预防问题,运用驾驶模拟实验、大数据分析技术、驾驶员行为理论,探索道路交通安全机理、影响因素及多因素协调关系;从驾驶员行为、车路系统集成等角度,运用计算机技术、汽车控制技术、车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等,辅助驾驶员应对复杂交通环境,为其提供更完整、可辨识的道路交通环境信息和自动驾驶,主动规避安全隐患。
近年来本学科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条件与平台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60余项;主持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参与获国家科技二等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10余项。通过人才引进和培养,师资队伍的结构趋于合理,学科带头人郑健龙教授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师资队伍中还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等。形成了道路工程系列课程国家级、湖南省教学团队,“道路工程耐久性新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学科还拥有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公路交通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平台14个。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23
(1) 学科发展概况
雷竞技在线进入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于2005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取得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资格,2010年被评为“十二五”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并于2015年完成验收获评优秀,2018年被确定为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主干学科“道路与铁道工程”二级学科始建于1979年原交通部所属长沙交通学院,198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9年经批准获“公路、城市道路与机场工程专业”(现改为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开始与多家国内知名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于1998年和2001年分别被评为交通部和湖南省重点学科。
(2) 学科建设目标
立足交通,面向湖南,充分发挥地域与行业优势,在继续保持和发扬原有学科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紧跟学科前沿发展动向,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将本学科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在国际同行具有较大影响的强势学科,以及南方地区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最大的科研中心、实验中心和高层次人才培训中心。
(3) 学科研究方向
设立了5个研究方向:特殊路基稳定与加固新技术,耐久性路面结构设计理论及新技术,道路工程新材料、测试及施工控制技术,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智能交通管理及交通安全分析与事故预防。
研究方向一:特殊路基稳定与加固新技术
围绕我国南方和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因特殊土质、特殊地质、特殊地形、特殊气候条件引发的路基灾害与病害问题,开展路基灾变与病害发生机理、处治机理、稳定与加固设计方法、施工新技术与新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提高路基结构的耐久性。
研究方向二:耐久性路面结构设计理论及新技术
围绕我国大量早期建设的高速公路进入大中修改造阶段所面临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高速公路旧路评价技术、改造加铺设计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以及相应的新材料和施工新技术。结合湖南高速公路和实体工程的长期跟踪观测,提出道路的中长期性能预测模型和方法。
研究方向三:道路工程新材料、测试及施工控制技术
围绕道路工程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技术问题,重点开展:钢桥面铺装粘结材料、路面结构层间粘结与防水材料、复合改性沥青、高性能沥青混合料、温拌和冷拌沥青混合料、高性能混凝土、道路修补材料、新型道路工程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以及沥青和水泥混凝土的再生和回收技术等的研究。
研究方向四: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
围绕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问题,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刻画交通网络的统计性质,建立网络模型揭示其的产生机理,并预测交通网络行为,构建交通网络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围绕交通运行非均衡特性,开展非均衡出行市场模型、交通供需非均衡度、非均衡下的交通分配模型、均衡网络流灵敏度分析、非均衡交通规划、交通供需平衡与控制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
研究方向五:智能交通管理及交通安全分析与事故预防
围绕当前智能交通管理及交通安全分析与事故预防问题,运用驾驶模拟实验、大数据分析技术、驾驶员行为理论,探索道路交通安全机理、影响因素及多因素协调关系;从驾驶员行为、车路系统集成等角度,运用计算机技术、汽车控制技术、车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等,辅助驾驶员应对复杂交通环境,为其提供更完整、可辨识的道路交通环境信息和自动驾驶,主动规避安全隐患。
近年来本学科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条件与平台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60余项;主持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参与获国家科技二等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10余项。通过人才引进和培养,师资队伍的结构趋于合理,学科带头人郑健龙教授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师资队伍中还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等。形成了道路工程系列课程国家级、湖南省教学团队,“道路工程耐久性新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学科还拥有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公路交通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平台14个。